德国新政府上台后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默克尔总理的倡议下,新政府成立了“创新与增长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西门 子公司监事会主席冯必乐挂帅,成员包括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科技界的11名代表,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如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研界与政府和经济界的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等方面出谋划策。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加快制定“高科技战略”,采取追加 科研经费、设立“高科技创业基金”和确定重点科研领域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高科技研究及产研结合,以促进就业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高科技战略”的背景和目标
德国是一个高工资高福利国家, 又存在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德国的人口老龄化比 例仅次于日本和意大利)、能源供应保障、失业、经济结构转型和消 费者信心不足等问题。德国经济要想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就必须以比其它国家更快的速度发展科技,并在德国境内迅速将其转化为产品或工艺流程。为此,默克尔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以更好地统一协调包括教育研究、经济、卫生和环境等在内的政策,使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201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该战略的公布也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德国致力于促进本国研 发和革新的可持续发展。
“高科技战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设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大力促进产研结合和技术转让,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当然,该战略能否成功还有些不稳定因素。目前公布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联邦政府,整个战略能否成功,还得看各州政府尤其是德国经济界的投入,而经济界的投入往往是和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相连的, 这是其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提高国家科研投入,追加60亿欧元研发预算
2006年作为“高科技战略”的开局之年,德国政府将投入7亿欧元,至2009年,投入的金额将会逐年增长,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投 入13亿欧元和18亿欧元,预计2009年的投入将会达到22亿欧元。联邦 政府将在此任期内总计追加投入60亿欧元研发预算,以期能如期实现2000年欧盟成员国首脑在里斯本达成的到201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其中经济界投入2/3,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投入1/3)。 以60亿欧元的投资和“高科技战略”的启动为标志,德国政府开始全力打造新的创新政策。
以“公私合营模式”成立高科技创业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创业 融资,支持新企业技术创新和产研结合
德国政府认为,应该给新成立的技术创新公司提供良好的至少和英美等国同等的融资机会,以推动产研的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更快 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在主要的高新技术领域占据并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提高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德国政府启动了高科技创业基金,以弥补德国市场 上在企业创建初期的融资不足。该基金主要通过参股方式扶持新成立的以研发为基础的企业,单项最高参股金额可达100万欧元。该基金 还可为企业提供商业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高科技创业基金是以“ 公私合营模式”运作的,除经济部和具有国家背景的政策性银行—复兴信贷银行外,一些大型企业如巴斯夫集团、德国电信和西门子公司也提供资金。德经济部长格罗斯曾经表示,欢迎其它工业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技术。在未来的5年里,预计会有总计约2.62亿欧元资金用于 促进约300家高技术领域企业的创立。
此外,为了改善创新的融资环境,德国政府决定对“企业参股公 司法”进行全面更新,并设立针对国际风险基金的税收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德国有10多万家创新性企业,其中约95%的企业是员工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德国工业产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向市场提供创新产品,还提供面向未来的服务并研发新的工艺,他们是创造新的就业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小企业的创新努力和热情出现了明显下滑,德国政府希望通过“高科技战略”中的相关资金支持来制止这一势头。目前确定的700个创新项目中包括了各行业各地区的中小企业,德国政府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对创新的参与、改善创新 融资并进一步深化对研究成果的使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新企业的成立。具体计划包括大力加强新设立的 高技术创业基金,促进“生物基础的创立攻势”并启动在PROINNOII 框架内的准入促进措施。
促进资金的数额以及获得促进资金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在过去几年里都出现了上升,目前约70%获得研究促进专项资金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获得了联邦政府在尖端科技项目促进范围内向经济界提供的直接促进资金中的约35%,如在生物技术等某些领域中,中小企业甚至获得了大部分的促进资金。联邦政府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计划包括:
1.PROINNOII计划:该计划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互相联合以及中小 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联合为目的。
2.创新性增长支柱的促进计划:该计划主要是扶持新联邦州中小 企业和企业外的工业研究机构的研发项目。联邦政府将进一步扩大该 项目,加强对快速发展企业的促进,并扶持年轻的技术型企业的研发 项目。
3.EPR创新项目:该项目的截止时间是2010年,主要是通过提供 比市场利率更优惠的贷款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联邦政府计划在 该项目框架内提高用于降低贷款利息的相关资金,以提高整个贷款数额。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很不错,启动四个月后的款项已超过预期,达到5.5亿欧元。
4.专利和使用机构: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技术转让,德国政府将为专利和使用机构提供额外资金。为加强新联邦州科技界和经济界的联合,德国政府还将启动“经济与科技对接”项目,目的是发展稳定的合作结构,简化科技界和经济界互动中的相关程序。
5.“生物基础的成立攻势”:联邦政府将在2006~2010年间利用该项目来促进以科技为基础、以商业化为目的的创新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生命科学领域。
确定重点科研领域和重点科研项目
德国政府已在一系列重点科研领域中确定了“高科技战略”的700个创新项目,加大资金投入。2006年至2009年间,仅是联邦经济部用于研发的资金就会以每年6.5%的速度递增。其目的是加强德国作为全球重要研发基地的国际吸引力,提高研发体系的效率,并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实践的转化。
这些创新项目主要涉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尖端及基础科技研究, 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航天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医疗卫生、能源、安全和环境等领域。项目参与方主要包括高校、校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中小企业。具体项目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巨大价值,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达10%,是促进德国创新、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德国有超过一半的工业生产和超过80%的出口都与新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电子系统的使用密切相关。至2006年底,联邦政府将为信息技术制定一项新的研究计划,进一步扩大科技和经济的联系,并更好地利用科研成果,通过改革相关法律和技术条件以及促进对使用性强的技术研发来扩大信息 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应用。例如通过促进措施加强“下一代媒体- 网络化智能系统”、“在中小企业及管理中安全的移动价值创造链” 和“QUAERO”(德法的一个大技术合作项目,用以发展并试验以语意 技术为基础并能够提高搜索数字内容效率的新一代网络)等多媒体技术项目。联邦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战略目标和措施将在今夏的“信 息社会德国2010”方案中加以明确。
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高技术就业岗位和 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生物产业2021”(在15年 内为发展良好的生物产业创造科技基础)这一项目,德国将成为欧洲 范围内生物技术的领导者。
3.纳米技术:德国在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是欧洲第一,目前的关 键问题在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纳米向生产挺进”这一项目将 为纳米研究成果在机械、设备和汽车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 这一过程将跨越现有的产品生产界限,将工业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 的产业化结合起来。
4.航天技术:航天技术不仅是尖端科技研究的重要推动力,也具 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战略意义,仅在欧洲每年就有约450亿欧元的市 场。卫星导航仪已成为现代交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卫星观测系统 对地震观察、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控制以及交通观测等方面也具有重 要意义。“高科技战略”及联邦的大规模投资将使德国在欧盟的GMES (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项目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两个新卫星 (TandemX和EnMap)的发射进一步扩大德国在地震观测方面的领先优 势,并加强电信和定位导航等的商业应用。
5.“高科技服务医疗卫生”项目:目标是将高技术用于提前诊断、 合理治疗及预先评定药物效果上来,这将有利于加快医疗技术发展。 该项目将结合生物制药技术、磁共振X光断层摄影术和纳米技术的研 究。
6.“临床研究服务医疗卫生”项目:该项目将进一步加强医疗研 究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性,研究成果将更快地服务于广大患者,而广大 患者的需要又进一步推动研究的发展,还能够推动诊断和治疗水平的 进一步发展和医疗系统的完善。该项目除涉及临床研究外,还涉及制 药业。
7.“创新的现代科学”项目:该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最新科技手 段(实验和电脑模拟)来加快推动研究的发展,其成果将推动神经系 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有利于新一代高效存储系统及培训领域的发 展。
8.现代化电站技术:包括在“零排放常规高效电站”项目范围内, 建造以煤的气化为基础的示范电站,其中的创新部分主要包括二氧化 碳的分解和按照地理分层来存储二氧化碳,同时无二氧化碳排放技术 及天然气和煤转化为氢的技术也将得到发展。
9.氢能源技术和燃料技术:将在工业界参与下开展为期10年的“ 氢能源技术和燃料技术的国家创新项目”,该项目有助于在国际竞争 中保持并扩大德国研发的高水平。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促进相关技术在 汽车和加油站建设等方面的运用。
10.可再生能源:包括在北海地区设立拥有12台风力发电设备的“ 离岸试验田”,以加大北海地区的风能使用。
11.欧洲安全研究计划(ESRP):安全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因素, 也为德国经济界打开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安全研究也首次成 为欧盟七国研究框架计划的组成部分,重点是在发生恐怖袭击的情况 下保障公民的安全。德国政府积极参加欧洲安全研究计划(ESRP), 并计划到2006年年中制定一项跨部门的国家安全研究战略。
12.预警和侦查:联邦政府促进安全技术的研发,希望能够借此及早发现隐藏的威胁和可能的袭击,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规避。
13.IT安全: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对特洛伊木马等电脑病毒的预警和斗争、对可靠的软硬件平台的研发、对安全的移动通信器械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对个人电子身份证及互联网立法的研究等促进IT安全。
14.无人地面、空中和海上搭载平台:为了保障联邦军的反应能力和士兵安全并防止恐怖袭击,联邦政府大力促进无人海陆空搭载平台及护航和自卫的有感传感技术研究。
15.“全球2021-15年后的地球生存空间”计划:该计划的目的 是发展一项旨在对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进行预报和斗争的战略,其基 础是德国在全球领先的地球科学及气候系统和气候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
16.动物疾病尤其是由动物传染人的疾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动物疾病尤其是由动物传染人的疾病的危害越来越大,危及全球 民众的生命安全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德国政府认为,为减少这种危险, 必须加快在诊断、疫苗研制、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17.食品质量和安全:全球市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新的有效标志、分析和可追溯性系统,以避免食物对人或 动物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德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和食品生产 的创新。
18.防辐射研究:有效的防辐射研究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现今防辐射的重点已不限于核能,还包括制药、自然界辐射和技术研发。其目的是通过研发有效降低辐射威胁,并建立合适的防辐射系统。
19.资源使用效率: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因此德国政府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对象既包括稀有资源也包括常规资源。
20.建筑和住房:技术研发对有效节约建筑和住房中的能源消耗非常重要。建筑和住房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节约能源的问题,还包括安全、残疾人便利设施、旧建材的维护保养、建筑质量以及环保等问题。技术创新尤其是新型建材和技术( 如高效墙面技术等)的研发和运用尤为重要。
21.“智能化交通的自我适应和协作技术”:该技术将极大提高交通安全并有效利用交通系统,为此需要大力促进驾驶员辅助系统等技术创新。此外,个人旅行助手(PTA)也将交通中的信息工具与传播实时交通信息的卫星、手机和数字广播相结合。
22.非油燃料和清洁燃料:主要包括“国家创新项目-氢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和“清洁能源合作”及“混合行动计划”(在日常用车中推广混合燃料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23.第二代生物燃料:在促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生物能量的液态流程以及制造生物酒精的新流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燃料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能够更有效地确保二氧化碳的平衡。
24.“21世纪的航海和海洋技术”:到2010年将重点推动航海技术的研发,以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安全和环保,并改善欧洲的交通状况。支持海洋技术方面的促进计划也是德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战略,以确保德国企业能够凭借创新的产品、流程和系统解决方案从该行业的全球增长中获取更多利益。
25.高效的航空系统:是现代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也 是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的重要前提。作为欧洲交通最繁忙的国家之一,德国航空交通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7%,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也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到2008年德国政府将通过一个民用促进项目来推动航空研究,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使交通发展不再造成环境负担,并改善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经济利益。
此外,高校与校外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德国科技知识领域的创新萌芽,有目的的资金投入能够进一步加强科学体系建设。德国政府充 分认识到创新的根本是人才,因此所有的促进措施都以促进科技后备 人才为中心。仅为如期实现欧盟“里斯本战略”目标,德国就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目前,联邦政府正与各州协商制订一 个共同的2020年高校协定,具体包括在联邦、州和市三个层面上挑选40家培养后备科学家的博士站、30家专题研究中心以及10所大学来促 进尖端科技研发,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第一轮的挑选结果表明,医学、生命科学以及与经济界联系密切的自然科学研究占大多数。预计今年秋天将公布第一轮的挑选结果。
联邦政府还制定了“研究和创新协议”,该协议规定,至2010年联邦和州将把对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资助每年至少提高3%,其目的是促进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加强高校、校外研究机构和经济界三方的合作。
德国“高科技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从德国政府确定的重点科研 领域和重点科研项目中不难发现,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航天技术及与此相关的医疗卫生、能源、安全、环境和交通等行业。这些技术和行业的特点就是:或者是德国的优势产业,或者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尖端技术,或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尽管德国许多行业在欧洲甚至全球范围内居领先地位,但德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德经济面临许多挑战,其技术领先地位正在缩小,只有保持并扩大技术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德“高科技 战略”着眼于未来,是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将科研向未来市场引导,向生产实践引导。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通过转化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完全脱离生产的科研很难获得经济支持和保障。我国应当形成多样的稳定机制,减少产研结合的中间环节,使生产真正成为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孵化器。
3.德国以“公私合营模式”成立高科技创业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融资的做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该模式以政企结合、政府和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体由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按公司模式负责执行,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审批和干预很 少。
4.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这么大的投入额是德国政府无力承担的,从德政府目前的计划来看,1/3的金额将来自联邦和州,另外的2 /3来自经济界。此外政府的适当投入也可以引导经济界的科技投入,刺激企业投入科研经费进行研发。
此外,高校和校外研究机构在创新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加强高校、校外研究机构和经济界的联系与合作,将会打通产研通道,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公共商务信息导报 |